3月31日,散葬于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18座无名烈士墓迁移至兴城市烈士陵园。至此,由一则媒体报道引发的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护送”45位烈士遗骸在历经70余年风霜洗礼后正式“归队”。
一则报道: 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
2021年6月,报纸上一则题为《让葬在山坡下的无名烈士回归陵园》的报道,引起葫芦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郇义海的关注。
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是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兴城砬子山阻击战”阵地附近的村庄。1948年9月,此战打响了辽沈战役的第一场战斗。硝烟弥漫,烽火连天。战斗结束后,很多牺牲战士就近葬于白塔乡“白塔”附近,后由村民迁移至塔沟村砬子山山坡下,形成了18座散葬坟墓。由于缺少系统保护和有效管理,70多年来,18座烈士墓默默隐藏在树林之间,无碑无牌,矮似土丘,杂草丛生。
看到报道后,郇义海检察长将案件线索交办兴城市人民检察院,责成兴城院切实做好线索排查,履行好检察职能。
两次进山: 实地走访勘察,全面调查取证
兴城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检察官立即进山勘察、实地走访问询。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找到当时的作战部队,检察官们只能通过塔沟村党支部书记找到当地老人了解情况。值得庆幸的是,检察官们找到的几位9旬老人中,不仅有知情者,甚至还有一位老人是18座墓形成的目击者。据老人回忆,部队离开前用当地百姓家的寿材、箱柜将牺牲解放军战士遗体装殓埋葬。2021年7月,检察官们二次进山走访,与兴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人员召开联席会议,研究确定下一步工作思路;8月底,检察官与退役军人事务局、白塔乡政府、社会爱心人士以及知情老人开展座谈,全面调查取证,深入交流研究。
经请示市院后,兴城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兴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做好18座无名散葬墓烈士身份确认以及保护工作。兴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实地核定,确认18座散葬墓为烈士墓,决定于2022年清明节将散葬烈士墓迁入兴城市烈士陵园。由于疫情原因,无名英烈迁入陵园事宜延期进行。
三年之期: 以最高礼仪,护送45名烈士迁入陵园
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2023年是检察机关发现该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的第三年,兴城市烈士陵园迎来建园以来规格最高的一次烈士安葬仪式。3月31日上午九点,18座墓中的45位烈士遗骸由车队护送缓缓驶出塔沟村,在办案检察官、相关单位、当地党委和自发赶来的村民的目送下启程归队,高龄退伍老兵敬礼相送。十点整,在深沉低回的音乐中礼迎烈士,护卫队将45名烈士棺椁缓步抬入烈士陵园。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侯力与市县两级检察机关相关人员全程参与见证,目送烈士“归队”,护送英魂“回家”。
功勋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葫芦岛市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为英雄正名,切实维护了无名英烈的荣誉与尊严。